1)第201章 载人飞行的意义_苏俄拯救者瓦西里贝利亚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955年10月15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克孜勒奥尔达州。

  瓦西里在科罗廖夫同志的陪伴下,来到了拜科努尔发射基地。

  拜科努尔发射基地已经和瓦西里上一次来时大不一样。

  1953年12月1日瓦西里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偌大的拜科努尔发射中心只有一个发射架可以执行发射任务。

  经过一年零十个月的扩建,此时拜科努尔发射中心已经初具规模。

  拜科努尔发射中心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发射场,共拥有12个发射台,可以发射载人航天器、大型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及多种导弹。

  从1953年12月1日发射第一枚探空火箭开始,陆陆续续已经向太空中发射了共计十枚“r7”探空火箭。

  这十枚探空火箭只有四枚是用于太空探索实验的,另外六枚是执行苏联国防部的命令,前前后后紧急发射了十几颗侦察卫星。

  正是这些被发射到太空的卫星,帮助苏联海军舰队赢得了,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第五舰队的对峙。

  并且成功让波罗的海舰队成功避开了美国舰队的封堵,用时半月完成了万里奔袭台湾海域的重大作战部署。

  卫星在军事方面的作用让军方的那些元帅、将军们大为震动。

  于是军方开始加大对军事卫星的预算,并要求科罗廖夫为首的科学家们,为军方研制更为先进的侦察卫星。

  而得到认可的科罗廖夫也像是开了挂一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研发了几款新型号的军事侦察卫星。

  这个时期的卫星技术还很原始,还做不到实时传输的功能,而为了准确无误接收这些图片,苏联的科学家也是绞尽了脑汁。

  就好比在太平洋大显神威的太平洋舰队,以及万里奔袭的菠萝地海舰队,它们之所以锁定或者避开美国人的舰队,全是依靠太空中卫星拍摄的图片。

  这个年代的照相机是需要胶卷才能拍摄海面的景象,那么这些卫星在拍摄完之后怎么把胶卷送回地面反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刚开始众多专家集思广益之后,采取了卫星在拍摄完图片后,立即从太空中将胶卷抛下的方式,胶卷在特制的储物桶里向下坠落。

  而为了防止胶卷落地后被损坏,或者是丢失,有空军派出专门改装过的飞机,飞到一万多米的高空把胶卷给“捞过来”。

  耳机接收到胶卷之后立即飞回到基地,再把胶卷冲印出来,然后再经过分析把得到的情报信息发给舰队。

  看似很简单的操作却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甚至稍有不慎就会机毁人亡。

  苏联科学家为了解决这样高难度的回收工作,又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现有的技术上进行了研究。

  要不怎么说技术是无止境的,他们全靠科学家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创造出来的。

  在大量

  请收藏:https://m.rwxs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